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扎实推进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建设

2023-03-17 09:05:22来源:中国电力报

因地制宜先行先试

呼鑫


(相关资料图)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,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、区域重大战略;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;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;深入推进能源革命,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。

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在电力领域落地实施,在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,在相关省市政府支持下,建设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
部分交易品种先行先试

促进新能源消纳

长三角区域电网联系紧密,经济发展均衡,省间差异较小。各省市间电价平均水平总体差异不大,燃煤基准电价最高和最低之间差3.1分/千瓦时,考虑加上跨省输电费之后,各省市电价基本处于同等水平。

为充分利用良好的基础条件,华东能源监管局积极组织研究,编制《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方案》,形成了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路径图。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构建“中长期+辅助服务+现货+应急交易”完整交易体系,充分发挥区域大电网规模效应,统筹各方资源共同应对新能源消纳、电力保供困难。

华东能源监管局启动条件成熟的交易品种先行先试。加强区域内省级现货市场与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的统筹与协调,开展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与全国电力市场、区域内省级电力市场协调机制研究,组织编写市场配套规则初稿,配套规则包括4个交易规则、3个交易组织指引、1个结算实施细则、1个应急调度管理办法。部分交易品种先行先试,在电力保供、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发展打下了实践基础。

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建成后,将提高社会总体效益。一是通过挖掘大电网规模优势,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,在不弃风弃光情况下,新能源装机容量至少可以比分省消纳增加3600万千瓦;二是利用省间峰谷时段不同,可以减少调峰压力500万~2700万千瓦,按照抽蓄电站机组造价计算,可以节约125亿~810亿元投资;三是通过加强省间互济,可以减少新建500万~1000万千瓦可调节电源,按照单位千瓦造价成本最低的天然气机组计算,可以节约140亿~280亿元投资。

首次采用“双挂双摘”交易方式

提高市场效率

早在2020年,华东能源监管局就出台了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,并根据国家新出台政策文件要求,于2022年7月完成第一次修订印发,形成了跨省市场与省级市场、电力中长期与现货市场相衔接的跨省中长期交易规则体系,为跨省中长期交易提供强有力的规则支撑。

中长期交易已经形成年、月、周等交易周期的常态化交易机制,交易电量达到1200亿千瓦时/年,交易对象在电厂与电网交易基础上增加电厂与售电公司、电力用户交易,形成皖电东送和福建核电外送的常态化市场机制,有力支持了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电力保供,支撑福建核电跨省市场化外送,避免清洁能源闲置浪费。

为适应跨省交易中市场主体处于不同省份的特点,华东能源监管局在跨省中长期交易中首次采用了“双挂双摘”交易方式。购售双方通过电力交易平台线上交易,可以多次挂牌和摘牌,像股票交易一样便捷,大大降低了协商难度,节约了交易成本,防止不当干预,降低交易风险,提高市场效率。

此外,长三角区域内不少电力用户为出口型生产企业,绿电购买意愿强烈。华东能源监管局会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、电力交易机构、电网企业凝聚共识、同向发力,打开绿电交易省间壁垒,组织开展了多次长三角区域跨省绿电交易,为浙江51家红色场馆、上海8家进博会参展企业等提供了江苏、安徽近亿千瓦时绿色电量。

建立跨省调峰和备用辅助服务市场

实现省间互济

2019年以来,华东能源监管局先后建立了跨省调峰和备用辅助服务市场,发挥电力市场“调节器”作用,打破原有以计划手段实现省间互济的模式,利用各省电源结构、峰谷时段、负荷分布等差异,充分挖掘全网能力,助力各省电力保供和清洁能源消纳,降低保供和消纳成本,提升整体经济效益。2022年,跨省备用辅助服务市场累计启动251次,成交电量52亿千瓦时,最大支援电力达到555万千瓦,有效提高了省间互济互保能力。

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,备用辅助服务市场每天都启动,日最大成交电力555万千瓦,累计成交电量15亿千瓦时,平均成交电价0.65元/千瓦时,市场价格既体现了供需关系,又没有偏离各省的承受力。2022年,跨省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累计成交电量9.6亿千瓦时,支撑了各省新能源的全额消纳。同时,煤电企业通过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能够实现发电合同的转让,煤电企业可以减少亏损、增加收益,取得清洁和增收的双重效益。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

[ 相关新闻 ]